國內:部分缺水城市大造“水景” 為視覺效果盲目建設
原文:
寬闊大道、珍貴樹木、大型廣場;人工湖、人造景、大草坪……記者近日在多地采訪發現,生態城市建設成為不少地方的發展戰略,但為“視覺效果”而盲目建設、功利發展的問題很突出,集中表現為“廣場熱”“草坪熱”“水景熱”等,比如,不顧缺水的情況大建人造水景,熱衷點亮工程、造大廣場,形成不必要的浪費,也背離生態城市建設的初衷。
缺水城市大造“水景”
在西北地區某市,一位市民向記者反映,為了打造“山水田園都市”,當地利用有限的河流資源,大量建設沿河綠地、公園、健身廣場等景觀設施,特別是為了美化城市中心區環境,使用橡皮壩等人工建筑物將城區段的河流蓄水。
“晚上配上夜景燈光,城區里的河流看上去水量充沛、流光溢彩,在河兩岸散步確實很舒服,而如果走出城區,下游的河道只剩下‘涓涓細流’,河床大面積干涸。”這位市民說。
除了濫截河流,還有地方不顧實際情況大建人工水景。在西北某些相對缺水的縣區,人造水景被認為可以增添城市“亮麗色彩”而受到推崇。有的追求“長度”,建設水景長廊;有的追求“高度”,人工打造高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噴泉;至于普通的音樂噴泉廣場,更是常見。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李迪華副教授介紹,在北方缺水城市建人工湖,湖底一般都是防滲的,目的是保持正常水位、減少補水費用,但這樣必然會破壞水文和生態。同時,城市人工湖把水資源截留在城中,加劇了河流斷流,造成地下水補給更加困難。
“廣場熱”也很普遍。在平原地區,一些地方在城市中心建設很大的城市主題廣場,并配以代表城市標志或當地歷史名人的大型雕塑,以及LED燈光設備;在山區,有些地方依山建造廣場。
“大廣場等城市地面過度硬化帶來諸多問題,比如,極易滯留地面雨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補充,土壤水庫功能難以發揮,使城市樹木生長受到威脅;或是加劇城市熱輻射,使城市熱島效應放大。”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牛昉說。
…… ……
評論:
人類自古喜歡澤水而居,而水景作為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現形式多樣,易與周圍景物形成千姿百態景觀。
然而,水景在營造適宜景觀同時,也有一系列問題。很多地區,如報道所提到的西北地區某市,水資源本身匱乏,把水資源截留在城中,加劇了河流斷流;還有的地區刻意追求水景的長度、高度,大建人工水景。東部有些地區,原本并不缺水,把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體,影響了水資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質性缺水的嚴重狀況。另外,人工景觀湖防滲帶來的地下水補給不順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所有的水景還存在一個通病——養護欠缺。
水景建成之初,往往會進行養護,逐漸的專為粗放式管理,最后是置之不管。或是進行了長期養護,由于選擇的養護方式不宜,造成了適得其反。佳業佳境公司作為景觀水處理行業的開創者和領軍者,獨有專利——HDP直接凈化技術,承接新建水景維護、污染水景修復、水景再治理等水景水質惡化項目,一次投入,永久受益,解決水景的后顧之憂。
版權所有,請勿抄襲
同類文章排行
- 水發攜手佳業,漸進佳境
- 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巨大 消除國內全部建成區或需超數千億
- 南寧:“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果逐步顯現 五象山莊成標桿項目
- 東莞:中堂廣場人工湖水草泛濫成災
- 貴州:人工湖治理好了,維護要跟上
- 北京即將進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
- 廣東:淡水河污染整治投資數百億,河水仍是劣Ⅴ類
- 杭州:黑臭河道進行生態治理,效果佳
- 上海:虹口中心城區進行河道水體生態治理研究
- 南京:玄武湖投放25萬尾魚苗用于藍藻治理
最新資訊文章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會駐地首鋼秀池水質提升工程
- 微生物對河道黑臭水體的凈化作用
- 黑臭水體治理要尊重河流生態的自然規律
- 黑臭水體治理資金向生態傾斜,但更要注重水質的治理!
- 我司HDP技術被錄入住建部 《城市生態修復先進實用技術與產品目錄》
- 水發攜手佳業,漸進佳境
-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
- 數千億農村治污市場等待破局 著力點值得期待
- 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佳業環保助力黑臭水體治理
- 景觀湖有沒有必要建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