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看環保部、財政部、清華大學專家如何解讀環保PPP
縱觀我國PPP模式發展歷程,在經歷探索、推廣和反復階段后,2013年11月之后迎來了新一輪熱潮,也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并在交通、水利、環保等諸多領域開展。據相關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入庫項目9285個,總投資額達十萬億,PPP盛宴全力開啟!
環保牽手PPP意在打造環保行業中國夢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新環保法、“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相繼落地,參與模式亦有轉變;隨著相關配套政策的逐步推出和落地,“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的高景氣度將延續。
隨著PPP模式的進一步深入,環保行業有望受益于政策和行業總體發展趨勢,成為贏家。據相關統計,截至6月末,環保類入庫項目3144個,總投資額1.81萬億元,其中以污水處理類占比最大。截至8月底,財政部PPP項目庫1.03萬個項目中,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水利建設類項目共有1073個,占全國PPP項目庫數量的10.4%。
而9月29日發改委聯合環保部下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可謂給行業帶來不小福利。《意見》旨在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過去的政府推動為主轉變為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其提出的市場供給能力增強、市場主體逐步擴大、市場更加開放三大目標引關注。其中聚焦最多的莫過于“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0年,超過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生態保護市場化穩步推進”這一部分。
《意見》的出臺通過政策激勵和示范引路加快環保領域PPP落地,有利于促進環保領域PPP模式的推廣,而上市公司做為市場主體的組成部分,將受益于本輪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化改革,加速訂單的落地。
論道環保PPP暢所欲言談環保行業發展 環保部規劃院PPP中心主任逯元堂: 在環保領域推進PPP模式,不僅能夠有效開放市場,引入技術更全面、競爭更激烈的民間資本,與此同時也能在政府層面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引入PPP模式,使環境保護不再是單純的“政府工程”。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 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指標,僅靠政府資金投入幾乎是不可能的,必須通過創新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一方面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中國生態環保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促進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教授、知名PPP專家王守清: PPP的基礎是合作,而且是長期合作。一定要堅持“兩條底線”:不能讓百姓因該項目上街,不能讓主要決策官員因該項目坐牢。故PPP的本質其實是PPPPP,第4個P是百姓(People),第5個P是政治(Politics)。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韓斌: 隨著PPP與環保產業的融合,環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出現了新變化,過去部門分割的限制被打破,政府可以統籌更多資源集中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前推進PPP改革進程中要避免短期行為,要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把前期工作做扎實,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效率。 蛋糕大而美掣肘仍存形成合力勢必行 面對達萬億的PPP市場,各行業紛紛聯手PPP模式,財政部亦大力推廣PPP項目,但PPP項目叫好不叫座,企業持觀望態度不下手的也擁有大多數,還有一些雖有心卻無機會。
究其原因,PPP模式還存在一些瓶頸。PPP項目對資金需求量特別大、周期比較長,但我國目前缺乏長期性資本,從PPP項目運行情況看,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較為普遍,成為制約PPP模式發展的一大瓶頸。此外,也存在制度環境未能與經濟需求相匹配、定位模糊等問題。
在環保行業,持續增多的環保項目,有望受益的各大領域及公司也被看好;但出現“熱臉貼冷屁股”現象也不少。環保產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具有公益性、復雜性、技術性的特點。因此無論是在投資回報,還是在實施建設的過程中,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故相關專家建議,下一步相關部門要在建機制、補短板上著力,確保發揮PPP改革的牽引作用,放大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一是完善制度體系破除“制度性瓶頸”。制定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把PPP項目支出責任納入中長期財政規劃。二是加強信息公開,強化項目監督。建議制定PPP項目信息披露辦法,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三是推進項目融資,解決PPP項目融資難題。促進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推行項目收益權質押,探索項目收益債券、保險債券投資計劃等融資工具。四是加強績效考核,保證公共服務質量。
小結: 縱觀環保領域四大板塊,水處理板塊在“水十條”、新環保法等政策出臺的刺激下,受益于PPP,在眾多子板塊中表現突出;大氣、固廢及監測領域雖不及其,但仍舊處于增長狀態。隨著《意見》的出臺,逐步規范市場,加強法規完善,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值得期待。在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下,政府、企業齊發力,共促PPP與環保領域的深度融合。
版權所有,請勿抄襲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微生物對河道黑臭水體的凈化作用
- 景觀湖有沒有必要建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人工景觀湖水質惡化之水體富營養化
- 景觀水處理:藻類發綠去除方法
- 景觀水處理:控制氮磷還是控制藻類?
- 景觀水處理:效果成敗的核心是處理速度
- 景觀水有哪些污染物?
- 中水為什么不適合于景觀水?
- 水體富營養化防治之除藻的主要措施
- 景觀水生態技術與應用——水生態修復交流實錄
最新資訊文章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會駐地首鋼秀池水質提升工程
- 微生物對河道黑臭水體的凈化作用
- 黑臭水體治理要尊重河流生態的自然規律
- 黑臭水體治理資金向生態傾斜,但更要注重水質的治理!
- 我司HDP技術被錄入住建部 《城市生態修復先進實用技術與產品目錄》
- 水發攜手佳業,漸進佳境
-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
- 數千億農村治污市場等待破局 著力點值得期待
- 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佳業環保助力黑臭水體治理
- 景觀湖有沒有必要建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