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微生物技術治理河涌污染效果顯著
原文: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宋存江11月24日在廣州參加一個研討會時表示,利用微生物重建治污技術來恢復河道的自凈能力,改善河涌的污染效果顯著,已經成為各個城市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方法,然而微生物生態修復技術不是萬能,不能取代其他辦法,關鍵是還要配合截污和全民的環保意識。
宋存江是在第五屆中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上發表了以上觀點。此次會議也吸引了中國200多個專家和學者參會。
宋存江認為,由于各個城市現有的污水廠處理能力滿足不了現有的需要,因而使用功能性微生物來進行污水處理已經在各個城市開始試點,這項技術在境外也已成功應用于河道和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孫國萍透露,目前廣東主要在佛山順德進行試點,主要是按河涌污染程度、污染指標進行分類,分析出河涌底泥的各種微生物降解能力,再以微生物治污,進行底泥生物氧化,讓水體漸漸由黑臭變灰白。
“微生物除污技術最關鍵的是能把污水中的惡臭除掉,畢竟這個技術能讓污染物徹底分解,是很實用的辦法。”孫國萍希望此技術能推廣到更多地方的河涌治理當中來。
孫國萍也強調,光靠微生物技術是不夠的,微生物雖然優點諸多,但不能取代其他的治污技術。她認為,河涌治理中,截污是最關鍵的一部分,但中國大部分黑臭河涌不可能徹底截污,而傳統的挖地三尺“清淤法”只能清掉表面污泥,下層底泥仍將釋放污染物,黑臭復來,而利用河道生物修復技術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效果是明顯的。
孫國萍還表示,河涌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運行模式,在治理過程中應當運用不同的技術一起參與,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因為每一個技術都有獨到之處。記者 楊薇
評論:
河道污染本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治理河道則是“十年磨劍非一日之功”。微生物作為古老又神奇的生物,有機物的礦化分解,氮素的氣化,磷鹽的沉降等都與微生物的作用分不開。
就如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孫國萍所言,光靠微生物技術是不夠的。在截污工作能夠很好的完成后,佳業佳境公司的HDP河湖直接凈化技術,將人工載體和優選高效細菌種群置于污染河道,并充分曝氣,通過生物接觸氧化和底泥原位修復等技術,實現河道水體凈化和底泥處理。
版權所有,請勿抄襲
同類文章排行
- 水發攜手佳業,漸進佳境
- 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巨大 消除國內全部建成區或需超數千億
- 南寧:“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果逐步顯現 五象山莊成標桿項目
- 東莞:中堂廣場人工湖水草泛濫成災
- 貴州:人工湖治理好了,維護要跟上
- 北京即將進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
- 廣東:淡水河污染整治投資數百億,河水仍是劣Ⅴ類
- 杭州:黑臭河道進行生態治理,效果佳
- 上海:虹口中心城區進行河道水體生態治理研究
- 南京:玄武湖投放25萬尾魚苗用于藍藻治理
最新資訊文章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會駐地首鋼秀池水質提升工程
- 微生物對河道黑臭水體的凈化作用
- 黑臭水體治理要尊重河流生態的自然規律
- 黑臭水體治理資金向生態傾斜,但更要注重水質的治理!
- 我司HDP技術被錄入住建部 《城市生態修復先進實用技術與產品目錄》
- 水發攜手佳業,漸進佳境
-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
- 數千億農村治污市場等待破局 著力點值得期待
- 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佳業環保助力黑臭水體治理
- 景觀湖有沒有必要建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您的瀏覽歷史


